前秦宣昭帝苻坚(公元338~385年),字永固,又字文玉,小名坚头,是前秦第三代皇帝,为第一代皇帝苻健之弟苻雄之子,公元357~385年在位。天性聪明颖慧,年少时即任龙骧将军,幕下人才云集。357年,击败以残虐为能事的第二代皇帝苻生,登上帝位,随即启用王猛等贤才,确立法制、振兴农业、开辟道路、奖励学术等,极力充实内政,政绩斐然。对外也多有建树,370年灭前燕,376年征讨前凉,占有整个中国北部,势力扩大到西域各国,自此,能与前秦对抗的仅有占据江南的东晋。苻坚野心勃勃,想征伐东晋,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,于383年大举出兵南征,在淝水大败,即历史上有名的“淝水之战”。真可谓是“一招不慎,满盘皆输”。385年,国内发生内乱,被杀,死后9年,前秦灭亡。
诛杀暴君,登帝位
苻坚自幼聪明过人,7岁时就知道帮助周围的小伙伴了。八九岁时,言谈举止犹如大人,所以备受祖父苻洪的宠爱,并常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。当时有个善于相面的人,在路上看到苻坚长相奇特,就上前拉住他的手说:“这里是皇帝巡行的街道,你们在此玩耍,不怕司隶校尉把你们捆起来吗?”苻坚回答说:“司隶校尉只捆有罪的人,不捆玩耍的小孩。”听完后,相面人对随行的人说:“这孩子有霸王之相。”后来两人又相遇,相面的人悄悄对苻坚说:“你的面相不同寻常,日后必定大贵。”苻坚一本正经地说:“如果真的有那一天,我终生不会忘记您的恩德。”
在苻坚8岁的一天,他突然向爷爷苻洪提出请个家庭教师。苻洪惊奇地望着孙子说:“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喝酒吃肉,如今你想求学,实在太好了。”于是欣然答应。第二天就请来了家庭教师。苻坚学习非常刻苦,潜心研读经史典籍。
苻健在位期间,年少的苻坚已经拜任龙骧将军,自此起,其卓绝之领导才能即显露无遗。随着学识和能力的不断增长而立下了经世济民、统一天下的大志,又因为苻坚具有引人归向的力量,当时贤能谋略之士,无不齐集苻坚幕下,如王猛、吕婆楼、强注、梁平老等。苻坚声名远播,连太原的薛赞、洛阳的权翼等人也慕名而来。因此,苻坚成了朝野内外享有盛誉的佼佼者。
公元353年,苻健病死,其子苻生继承帝位。苻生“幼而无赖”,天生顽劣,祖父苻洪唯恐祖业败在他的手中,曾对苻健说:“这孩子狂妄、残暴,最好早点除掉,要不然将来一定会亡国、亡家。”幸好叔父在旁劝阻,才免苻生一死。然而苻生年岁越长,越显粗暴悖乱。
苻生即位之后,其暴虐的本性日益显露出来,并没日没夜地沉湎于酒色,视杀人如儿戏。每逢接见大臣,都让侍从箭上弦,刀出鞘、铁钳、钢锯等摆放跟前,看谁不顺眼就随即杀掉。如果哪位大臣有所劝谏,就被视为诽谤,立即杀掉;若有人说句奉承话,就被视为献媚,也会被杀害。
面对动辄得咎的情形,朝中人人自危,因此众臣相继背弃苻生,暗中拥护苻生的堂兄弟龙骧将军苻坚,都希望苻坚取而代之。其中薛伽、权翼私下对苻坚说:“苻生太残忍暴虐了,搞得全国人心离散。常言说得好,有德者昌,无德者亡。苻生无德,应该早作打算,以顺民心,不要让政权落到他人手中。”苻坚也想早日除掉暴君,只是感到实力不足,不敢轻易动手,而在暗中谋划。
或许苻生也听到了风声,在公元357年的一个夜晚,对一位侍女说:“苻法和苻坚兄弟也不可信赖,明天就把他们除掉。”等苻生熟睡后,侍女秘密报告了苻坚。苻坚兄弟才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,召集亲兵,分两路冲进苻生的王宫,把睡得正酣的苻生拉到另外一个房间杀掉了。暴君苻生在位仅二年,享年只有23岁。
公元357年,在朝臣的一致拥戴下,年仅19岁的苻坚在太极殿登位,号称“大秦天王”,改年号永兴,大赦天下。
励精图治
苻坚即位时,前秦社会一派混乱。关中本来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,民族仇杀此起彼伏。前秦在战乱中建国,法律制度都不健全。苻生又实施残暴统治,已有水旱灾害发生,致使千里秦川豪强横行、老百姓苦不堪言。面对这样的现状,苻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●广招人才,重用王猛
苻坚在做东海王时,就痛感时弊误国害民,因而即位后决心开创清明的政治局面,整顿吏治,惩处不法豪强,平息内乱,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。他深知明政无大小,以得人为本的道理,所以广招贤才,并首先从调整最高领导机构入手,果断地处斩了帮助苻生作恶的佞臣董荣、赵韶等20余人。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洁的汉族士人参与朝政,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寒门出身的王猛(字景略)。
王猛虽然出身贫家,但博学而好兵书,个性温厚而不拘小节。曾经感叹生不逢时而隐居华阴山中,后因苻坚的延揽,成为其幕下宾客。两人初次见面即相谈甚欢,颇有相见恨晚之叹。
苻坚即帝位后,立即启用王猛为中书侍郎,未几,又遣其外任始平县县令。当时,此县豪族专横异常,目无法纪,致使政府威令不得贯彻。王猛一到任,立即大刀阔斧整顿县政,毫不惧怕豪门贵族的专横,一切依法执行,明辨是非曲直。
王猛的雷厉风行自然招到了反对。有一次,王猛鞭杀一名贪官,反而被告发,最终被装进槛车(押送囚犯的车)送回国都,由苻坚亲自审问:“处理政治必须以德化为先,你初到任,即大肆捕杀,不论理由为何,岂不太过分了吗?”王猛回答:“臣听说治理太平之国必须以礼,混乱之国必须以法。陛下不嫌臣之不才,任臣为最难治理之县之县令,可是纲纪之肃正方才就绪,就押臣返都;若陛下责臣之治理过于缓慢,臣甘心受罚,然陛下竟责臣过于严厉,恕臣不能接受。”苻坚听后,非常高兴地说:“王景略固此夷吾、子产之俦也。”从此,更加信任王猛。
而王猛也不负苻坚所托,一心为皇帝权力的扩大和中央法令的贯彻而努力。如果说苻坚的政治态度为“柔”的话,王猛的态度就是“刚”,他们二人一柔一刚,不但没有造成冲突、矛盾,反而刚柔互济、相辅相成,实在是难能可贵,也是前秦国之福。
●重视文化教育
随着吏治的整顿,恣意妄为,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日趋消除,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大为好转。苻坚又开始了礼治建设,设立学校办教育,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,培养治国人才。他自幼学习汉族文化,仰慕儒家经典,为扭转迷信武力、轻视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,积极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,广修学宫,招聘满腹经纶的学者执教,并强制公卿以下的子孙入学读书。苻坚每月到太学一次,考问诸生经义,品评优劣,勉励他们刻苦学习。
苻坚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,让他们到各级权力机构任职。同时规定: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吏,必须“学通一经,才成一艺”。如果不通一经一艺,则一律罢官为民。由于苻坚的大力倡导,并将文化与官吏的选任结合,前秦很快就出现了劝业竞学、养廉知耻的风气。不仅培养了官僚后备队伍,提高了统治阶层的文化素质,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。
●发展农业生产
苻坚即位时,前秦的经济形势也极其困难。由于战乱不息,天灾连年,致使国库空竭,民生凋敝。为了迅速扭转百废待兴的萧条局面,苻坚决定偃甲息兵,大力发展生产。
公元358年,前秦广大地区遭到大旱,为了同老百姓一起度过难关。苻坚下令减少自己的膳食,撤销歌乐,后宫皇妃以下的宫女改换布衣,不再穿绫罗绸缎。文武百官也相应地减少俸禄,以示与民共休戚。同时还指令开发山上的矿产林木,解除限制河流湖泊渔业的禁令,使国家和老百姓共同分享。停止一切军事行动,使人民获得休养生息。由于苻坚的措施得力,虽然遭遇大旱,却没有引起大的饥荒灾难。
为了解决关中地区少雨易旱的问题,苻坚下令官府征调了豪富童仆3万人,开发迳水上游,凿山起堤,疏通沟渠,灌溉梯田和盐碱地,使荒芜多年的田地又重新长出了五谷,老百姓深受其利。苻坚还亲自耕作,他的夫人苟皇后也到近郊养蚕,以劝勉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和丝织。苻坚又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视,抚恤孤寡老人。劝课农桑,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,奖励努力种田的农民。后来,前秦再次遭遇大旱灾,苻坚考虑到农民歉收,就下令减免部分租税,节约官府开支,适当降低官俸,并规定不是当务之急就不要征派徭役了。
由于苻坚把发展农业作为基本的国策,前秦的经济恢复很快,几年后便出现了安定清平、家给人足的新气象。
史书记载,从长安到各州都,都修了通道驿亭,游人和商贩沿途取给十分方便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:
“长安大街,杨槐葱茏;
下驰华车,上栖鸾凤;
英才云集,诲我百姓。”
从这一首歌中,充分流露出当时民众感戴政府之情,满足于当时的政治而讴歌太平。苻坚在短短数年之间就有如此治绩,他的睿智贤能自然是毋庸置疑的。
●纳谏如流
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,苻坚在平定内乱之后,又接连征服了前燕、前凉,瓦解了代国,使前秦获得空前的强盛。这时苻坚也出现了奢侈的苗头。接见群臣的大殿,挂起了珠帘;皇宫檐梁以及车马服饰等,也都用珍珠、宝石、美玉装饰起来。尚书郎裴元略进谏说:“我听说尧帝和舜帝住的是茅草屋,周文王和周武王也都鄙视华丽的宫室。他们勤俭治国,所以才能够使天下和平兴盛了八百年。秦始皇追求享乐,穷奢极欲,结果未能传到孙子就亡了国。希望陛下引以为戒,修建宫廷不必追求雕梁画栋,要为天下广施纯朴的风尚,留下美好的风范。要以金玉为贱,以五谷为珍宝,体恤人民的疾苦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。除去那些无用的器皿,放弃那些难得的财货。要发扬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勉励浅薄的习俗,要兴办教育推广德政以怀柔边远地区的民众。这样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,最终获得天下统一,这就是臣下的心愿。”
苻坚听完非常高兴,于是下令撤去珠帘,并任命裴元略为谏议大夫。可见他保持了勤俭治国、洁身自律的本色,这也是前秦政治清明的根本所在。遗憾的是,苻坚在对外用兵上,未能始终虚心听取群臣的意见,而导致了英雄末路,遗恨千古。
淝水之战
苻坚志在统一天下,经过20多年的精心治理,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,国富兵强,只剩下地处东南一角的东晋尚未征服,苻坚耿耿于怀。
建元十五年(379年),前秦攻克了东晋的襄阳,俘虏了守将朱序。苻坚以“王道”施化天下万民的理想愈来愈急切,他认为夺取东晋,统一天下的条件已经成熟,于是决定伐晋。
公元382年10月,苻坚与群臣在太极殿共商远征东晋之事。苻坚说:“我从继承大业以来,将近30年了。四方大致平定,只有东南一角,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。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兵力,能有97万。我准备亲率大军东伐。你们以为如何?”
群臣对此事意见分歧,有的认为可,有的表示不可,不过,认为不可以的大臣占大多数。苻坚略感失望地说:“我的行为就好像盖自己的屋子去问路人的意见,像这样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,算了,还是我自己定夺好了。”
于是群臣告退,朝议中止。可是苻坚气犹未消,喊住弟弟苻融。苻融在王猛逝世后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兼录尚书事(宰相),一手总揽军政大权,为国家最重要之栋梁,深具将才,同时也很有政治手腕。苻坚对苻融说:“自古以来,皇帝决定重要大事时,皆只与两三朝臣商议,我想与你二人来决定此项问题。”
苻融回答道:“臣以为用兵东晋有三点困难:第一是天象显示我凶;第二是东晋无可乘之隙;第三是连年征战,我兵疲敝而厌战。因此,今日实非伐晋之时机。”
苻坚闻言变色,大怒说:“真是岂有此理,连你也如此说。你难道不知道我国不仅拥有百万大军,而且兵器、粮食堆积如山吗?我虽不敢自言能力卓越,可是也不妄自菲薄。如今我想乘连战连胜的威力,讨伐衰弱将亡的东晋,哪里有战败的道理呢?我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我的仇人目中无人地生存下去。”
苻融泪盈满眶地劝谏道:“我国无法灭晋,这是人人皆可预见的事实,战争的胜利也不是仅仅靠大军就可获得,而且,国内的隐忧也不可不虑。皇上十分关怀鲜卑、羌与羯人,使他们迁徙到国都附近居住,但是其他民族的人对我们心怀敌意,如果皇上仅留下数万残弱兵卒在国都,让太子留守,就会将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变。京都长安是我国的心脏,一旦发生巨变,皇上认为该怎么办呢?我本来就是一个愚蠢的人,我的意见可能不足以采纳,但是一向受皇上夸奖足以与三国孔明相比的王猛,在临终之前不也是这么说的吗?我相信皇上不可能忘了他的话。”但苻坚仍充耳不闻。
后来,主张不可伐晋的大臣陆续上朝启奏劝阻,可是苻坚说:“伐晋一事,只要比较敌我之兵力,即可知将如疾风之卷枯叶,情势明显若此,而汝等却阻止我前去攻伐,实令人难以理解。”
苻坚心中已被征服欲所填满,连睡觉也不忘伐晋之事。后来征服欲愈来愈强烈,苻坚愈发显得焦躁不安,终至无法入眠,苻融见此光景,亦十分痛心,又引用《老子》之言来劝谏:“古人云:‘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’自古以来,凡是穷兵黩武,动辄行使军事力量之人,皆不免于自灭。前秦乃属氐族之国家,自不愿意沦人他族之手,皇上所言不差,东晋确已衰弱得有如游丝,然而其为中华之正统,天意不令其灭呀!”
苻坚依旧不肯采纳苻融之谏言,说道:“有德者即帝位,此与天意无关。西蜀刘禅岂不是汉室之后裔了而终为魏所灭,此即为最佳明证。你知道你为何不及我吗?乃因你尽用心于琐碎无用之事,而缺乏通权达变之能。”
公元383年8月,苻坚果真亲率远征军,自长安出发。步兵60余万,骑兵27万,绵延千里,军容浩荡。苻坚以苻融为25万先锋军的元帅,麾下包括冠军将军慕容垂所率领的鲜卑军;羌族姚苌也被拜为龙骧将军,指挥益州和梁州的军队。总而言之,此为号称百万之庞大军队。9月,苻坚所率领之军已至项城,而凉州军才到达咸阳,战线东西长达万里,更有一万艘以上船只运送军粮。
另一方面,东晋王朝时为第九代孝武帝(司马曜)在位,丞相谢安十分贤能,掌握国政实权,其早已预料前秦一定会攻打晋国,因而命谢玄等人操练兵将,以备缓急之需。苻坚大兵来袭,谢安的弟谢石奉诏为征讨大都督,谢玄为前锋都督,严阵以待。东晋军总数不过8万,不及前秦之十分之一,人人议论苻坚百万大军来攻,个个震惊惶恐,只有谢安一人泰然自若,宴饮、下棋,和平常没有两样。谢安的从容不迫,无异于给谢玄等人打了一针镇静剂。
苻融攻陷寿阳后,拨给卫将军梁成等人5万士兵,让他们转向洛涧,抵抗东晋主力军,于是谢石、谢玄等人遭挫阻。此时,苻融忽然得到一封东晋军的密函,才知道是东晋前线的水军孤立奋战,请求谢石批准撤退的信,苻融读了这封信后,立即派人报告在项城的苻坚:“敌方势单力薄,我方战胜绝无问题,可是唯一值得担忧的是不遇敌军,战争拖延,将对我军不利,为今之计,只有采用迅速围剿的战略才是上策。”于是,苻坚将大军留在项城,自己仅率领了8000轻骑,抵达寿阳,和苻融军会合。
东晋军都督谢石听说苻坚亲临寿阳指挥作战,顿时惊慌失措,不敢出击,想等到敌军疲乏,再乘隙进攻。另一方面,谢玄所督领的精锐部队突破重围,攻进洛涧,一鼓作气击溃前秦军的防线,谢石所领的大军也受到鼓舞,勇气百倍,于是水、陆两方一起进攻。
苻坚与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墙,瞭望战势,但见晋军阵形严整,节节逼近,苻坚不觉信心全失,十分惊慌,以至于将八公山的草木也当成东晋的兵马。由此而引出成语“草木皆兵”。
两军隔淝水相对峙,战事不容拖延,否则前秦大军一旦渡过淝水,兵力单薄的晋军一定会大败。因此,谢玄派了一个军使到苻融营中,说:“贵军深入我国,只希望速战速决,但是大军现在驻扎在淝水岸边,长期僵持着。如果你们能将阵营稍稍向后移,让晋兵渡过淝水,双方再一决胜负,难道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?”前秦军诸将都齐声反对,可是苻坚说:“我军稍退几步,等到敌人渡到河中时,以骑兵出击,一定能取得胜利。”
苻融也赞成苻坚的计策,于是下令全军撤退。但是秦军一退,谢玄就率领大军渡河追击。苻融骑马在队伍中奔驰,大声疾呼,试图督导后退的大军返头迎战,不幸他骑的马倒了,于是被晋兵杀害。前秦部队像雪山崩塌般败走,自相践踏而死的士兵遍布荒野,就连河水也被尸体阻塞。侥幸脱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,都以为是晋兵追来了,成语“风声鹤唳”就是源于此。
苻坚在乱军中被流矢射中,千辛万苦逃至淮北,身边没有一兵一卒,损失十分惨重。
东晋军大胜的消息传递至晋都建邺,报告给谢安的时候,谢安正与来访的朋友下棋,听到胜利的消息后,脸上丝毫不见喜悦之色,若无其事地将捷报折叠放在桌子上,继续与朋友下棋。朋友问道:“是什么消息?”此时谢安才开口说:“没什么,那些小子破敌了。”然而,当下完棋后,谢安准备回到内屋,跨门槛的时候,木屐的齿不小心断折了都没有察觉,可见谢安虽然强作镇定,但是心中是十分高兴的。
经过淝水之战,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。不久后,以慕容垂为首地鲜卑族人大举叛旗,宣布独立。羌族的姚苌也随声附和,前秦境内顿时陷入无法收拾的混乱局面。很快地,苻坚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。
相关链接 苻坚言而有信
东晋时期,天下动荡,尤其是北方,各少数民族纷纷割据建国,一时小国林立,并互相攻伐,战乱不已。
秦国的苻坚很早就有了吞并燕国的想法,但因畏惧燕国大将慕容垂,而不敢动手。公元367年冬,慕容垂在燕国得罪了太傅慕容评,郁郁不得志,于是逃奔到秦国。苻坚听到这个消息,特别高兴,还亲自跑到离城很远的郊区来迎接。看到慕容垂一行来了,苻坚上前拉着他的手说:“天生你这样的豪杰,必然会帮助我们完成兼济天下的大任,这是历史的重托。我一定要与您一起统一天下,然后才能让您荣归故里,世代封于幽州,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大好事吗?”苻坚对与慕容垂一同前来的亲属随从,也以厚礼对待,大家都很高兴。
这时,苻坚身边的大将王猛提醒苻坚说:“慕容垂父子,就像龙和虎一样,是难以驯服的,一旦时机来临,他们将难以控制,还不如乘早除掉他们,以免后患。”苻坚虽然觉得王猛说得有道理,但他难以采纳。苻坚觉得,自己要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,正是要网罗天下英雄的时候,不管怎么说,慕容垂也算得上杰出的人才;而且他来秦国时,我对他已有过郑重许诺。平常百姓说过的话,都要算数,难道贵为皇帝,能言而无信吗?苻坚说到做到,重用慕容垂,封他为“冠军将军”。
后来王猛使反间计,唆使慕容垂的儿子反叛,并乘机诬陷慕容垂背叛,迫使他出逃,后来在半路上被苻坚的士兵所截获。这时苻坚依然深信慕容垂,并宽慰他说:“我的法令是一人做事一人当,父子不株连,你儿子逃跑,你何必相从呢?”事后,苻坚仍如以前一样对待他。
淝水之战,苻坚大败而归,一路上召集散兵游勇,退到洛阳时,队伍已扩大到十万人。这时慕容垂向苻坚提出,他带一部分将士到北疆去,以安定边疆,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。不过苻坚的部下则提醒他:“慕容垂胆识过人,有勇有谋。他就像猎人养的鹰,饥饿时依附于人,但他时时刻刻都想翱翔于蓝天。在目前在个关键时刻,您正应小心看好他,怎能放虎归山林呢?日后您不仅难以控制它,相反,还会受到他的攻击。”苻坚说:“你说得不错。但是,我已经答应了他,岂能食言。一般老百姓说话都要算话,更何况贵为帝王,岂能出尔反尔?”最终苻坚还是拒绝了部下的警告。
历史证明,大将王猛等的担忧都是正确的。淝水之战后不久,慕容垂就背信弃义地宣布独立,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。苻坚的言而有信终被辜负。